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先后进入解放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等23个单位、134位代表。其中有民建成员12名。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胡子婴作为民建的代表,李烛尘、盛丕华、包达三、张絅伯、俞寰澄、吴羹梅作为产业界的代表,罗叔章作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代表参加了筹备会。
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
左起:谭平山、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沈雁冰
筹备会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并根据条例选出21名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办理经常工作。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并决定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等9人为副秘书长。民建代表黄炎培被选为常务委员,民建成员孙起孟、阎宝航、罗叔章被推举为副秘书长。
常务委员会下设6个小组,分别进行各项工作:
第一组:拟定参加新政协(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组长李维汉,副组长章伯钧。民建成员黄炎培、罗叔章是组员。
第二组: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组长谭平山,副组长周新民。民建成员施复亮、俞寰澄是组员。
第三组:起草共同纲领(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副组长许德珩。民建成员章乃器、李烛尘是组员。
第四组:草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后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组长董必武,副组长黄炎培。民建成员胡厥文、俞寰澄是组员。
第五组:起草宣言(后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组长郭沫若,副组长陈劭先。民建成员李烛尘是组员。
第六组: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组长马叙伦,副组长叶剑英、沈雁冰。
根据新政协筹备会《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民建协商产生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胡子婴、孙起孟、陈巳生、章元善、盛康年、冷遹、杨卫玉、沈子槎12名正式代表,陈维稷、莫艺昌2名候补代表。
此外,其他界别的民建成员或以后加入民建的政协代表还有40多人:沙千里、孙晓村、李象九、陈经畲、资耀华、周士观、盛丕华、李烛尘、简玉阶、包达三、俞寰澄、张絅伯、吴羹梅、巩天民、王新元、刘一峰、酆云鹤、罗叔章、蒉延芳、侯德榜、阎宝航、吴觉农、徐永祚、黄长水、胡子昂等。
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基本通过由各小组分头起草的新政协组织法草案、共同纲领草案、政府组织法草案等各项文件草案,会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