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留科:构建河洛文化的三大体系 助推中华文化探源
日期:2024-10-30 13:24:34  作者:  来源:河南政协APP 

  (10月25日至26日,第十八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洛阳举办 ,围绕“ 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应邀出席会议,作《构建河洛文化的三大体系 助推中华文化探源》的大会发言,让我们跟随他一同寻根河洛。)

  构建河洛文化的三大体系 助推中华文化探源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专门部署,其中提到: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此,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源头,河洛文化责无旁贷。加强河洛文化研究,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起与发展历程,探索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增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世界华人、促进祖国统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但是,目前河洛文化的研究和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资源富集但保护利用难度大。洛阳市区、偃师、孟津、宜阳、新安等地都有河洛文化地下遗存发现,但早期遗存大都地处偏远农区,相关的史前文献稀缺且解读困难,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难度较大,造成河洛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不够,国际及国内影响力不足。

  二是分布范围广但协同管理难度大。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涉及市县、部门较多,缺乏统一的部署和管理。此外,由于河洛地区文物遗址资源众多,开发保护所需经费数额较大,河洛文化专项研究费用较高。

  三是讲好“河洛故事”难度大。河洛文化遗产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技术、自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生态系统,难以某一种遗产类型完整准确概括,也造成考古发掘任务重周期长,降低了活化利用效率。一些基层政府还存在“大开发”的习惯性思维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有理念,大量的人物雕像与仿古建筑同质化建设,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

  为此建议:

  一、规划引领,讲好“河洛故事”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各地依据产业发展基础和河洛文化资源特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如“河洛姓氏文化园”“河洛民俗文化园”“根在河洛文化产业创意园”等旅游园区以及洛阳三彩、禹州神垕镇钧瓷、洛阳平乐牡丹画等文化产业园区。二是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开展对河洛地区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并完成数据库建设。加大河洛文化活态体系构建的工作力度,尤其是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戏曲、民间工艺、饮食、信仰风俗、民俗礼仪。三是制定文献整理计划。将与河洛文化相关的方志、家谱、诗文、考古等资料等进行系统的发掘与整理,编纂《河洛文化资料丛书》。及时对客家人南迁以及闽台“河洛郎”的口述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开展“客家记忆”和“闽台河洛郎寻踪”研究。

  二、创新驱动,为河洛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培养更多的河洛文化研究人才。引进从事河洛文化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知名专家学者,支持河洛文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外出访学和交流扩大河洛文化在海内外学术界的影响。二是加强河洛文化研究基地、科研机构、团队和智库等的建设。建立河洛文化的研究基地,打造教育部所属的高水平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增加对河洛文化研究的项目支持,在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中予以倾斜,在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社科规划基金等项目中设立有关河洛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三是加强河洛文化学科建设。完善“河洛学”学科概念,形成以“河洛学”交叉学科为基础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河洛文化实验室,研究河洛文化、考古与石窟寺、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等方向,解决河洛文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和关键问题。

  三、借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构建河洛文化的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河洛文化的标识体系。1.打造文化标志工程。围绕洛阳、郑州、三门峡的河洛文化遗址遗存,协同打造中华文明早期标志性工程。加快双槐树遗址遗迹考古发掘进度,打造早期都城遗址文化公园。2.凸显历史文化审美。发挥夏都博物馆的龙头效应,联合巩义、登封等县级博物馆,协同打造夏商周河洛文化特色博物馆集群。开辟洛阳老城区至巩义河洛镇、偃师夏都博物馆之间的旅游公交快捷专线,形成河洛文化核心展示旅游片区。3.形成大河洛文化圈。贯通洛阳—巩义—荥阳—登封等地,形成河洛文化核心遗产古都圈。推进以双槐树为代表的河洛文化遗址整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有序推进相关地市申报殷商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古代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支持洛阳、郑州、开封、商丘、安阳等城市积极创建“大河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二是构建河洛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1.组建对外翻译团队。依托洛阳师范学院的意大利研究中心,加快河洛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依托河南大学中原典籍外译与传播中心以及商丘师范学院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协同构建夏商周文化外译的英语、日语、韩语等语料库。2.举办国际文化论坛。召开河洛文化国际论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到会演讲。借助“洛阳学”在日本的影响力,支持洛阳与日本古都名城缔结友好城市,共同举办河洛文化研讨会。拍摄河洛文化国际宣传片。3.打造海外统一战线。借鉴郑州多年举办黄帝拜祖大会的成功经验,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和驻外商会,传播河洛文化,唤醒乡愁,凝聚共同价值观,打造海外统一战线。

  三是构建河洛文化的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1.构建学术话语体系。支持洛阳地方高校办好学术期刊“河洛文化研究”专栏。设置“河洛文化”专项社科研究基金,专项研究河洛文化与中华文明“五大特性”之间的关系,营造中华文明“多源一体”与“多瓣同构”的学术话语体系。2.构建民间话语体系。支持河洛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技艺与习俗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河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高地。发掘河洛地区的非遗文化线索,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民间模式。3.构建思政话语体系。河洛地区拥有众多古代思想家和典籍、碑刻等文化资源,联合地方学校与专家队伍,编写教材与讲义,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依托巩义河洛镇常香玉故居,宣扬其爱国奉献、勤俭敬业的当代河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