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父亲张林通
日期:2025-01-09 16:53:36  作者:张巧丽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我的父亲张林通,1930年出生于洛阳,自幼随我祖父做酱菜为生,名号通泰长,记载于河南省志,是1950年成立同业公会的洛阳市酱园业经理,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被选为洛阳市第一、二、三届市人大代表和一、二、三届市政协委员,曾任洛阳市果酱业公会主席、洛阳市青联副主席、河南省青年委员、全国青年代表等职。

  作为一个从旧社会军阀混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当家做主者,父亲一生感恩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解放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阶段,除了要抓经济发展之外,还潜伏着国民党留下来的特务和奸细,为我国的生产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为清除这些威胁国家和人民的不稳定因素,为保障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父亲不惧危险投身监督制止敌特恣意破坏新中国建设行为的工作中,为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政权巩固不懈努力,受到了市公安局六科表彰。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父亲更加感受到了唇亡齿寒的深意。1950年当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吃不上蔬菜,便带领通泰长,并发动同行业职工夜以继日加工咸菜六万斤,捐献给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1951年,父亲积极响应中国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积极捐款,和洛阳其他工商业者联合捐献工商号战斗机一架。

  1956年,国家颁布公私合营政策后,父亲积极加入工商业联合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民建组织的关心培养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辛勤工作,由于成绩突出,同年被评选为优秀青年积极分子,还代表洛阳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商联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2月28日很荣幸地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作为洛阳工商业者群体中的优秀人士,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建会员,并担任民建洛阳小组副组长。通过参加民建组织的学习,父亲对爱国统一战线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春雷,把报国无门的父亲拯救了出来。父亲虽然深受极左路线影响,文革时期也受到极大摧残,但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始终没有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信赖,父亲热血再一次沸腾,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重整旗鼓,决心为四化大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一九八〇年初,父亲在洛阳蔬菜公司工作,企业管理是商业工作的“经”中精,他坚持党的“一个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商业工作指南,建议落实经济责任制,将多年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无保留贡献出来,勤进快销,日清月结,任务到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处处精打细算,使企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父亲始终把工作当作第一位,唯独没有考虑一下自己。蔬菜经营季节性非常强,旺季每天上市十几万斤,容易造成积压,而淡季却不能满足市场供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掌握各地的气候和内外地市场变化,摸清城乡群众对不同蔬菜喜爱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力争使淡季保供应、旺季保均衡、节日保丰满。父亲从不吝惜自己,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冷风刺骨的寒冬,他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常常工作一夜无眠。为了全市人民淡季能吃上蔬菜,父亲甘愿受苦,跋山涉水到山西省屯留县的一个山沟收购土豆,每天忙到十一、十二点,只能吃上一顿饭,有时吃不上饭,煮些玉米充饥,同去的同志坚持不了几天就换人,父亲一直坚持了四十二天,共收购土豆65000多斤,为企业增加效益6970元。淡季购进实销对路韭黄、蒜苔、山药等蔬菜765159斤,极大解决群众买菜难问题,同时实现毛利13553元。为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1978年到1982年,他带领职工销售番茄、黄瓜、白菜、萝卜等积压蔬菜2155480斤,增收37420元。

  父亲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宁肯自己吃点苦、受点累,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1981年夏季,菜场内番茄、黄瓜大量积压,如不及时推销,必然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这个节骨眼上,我母亲病了、我哥哥也受伤住进了正骨医院,公与私发生了矛盾,父亲想都没想,舍小家为大家,直接让我大姐去照顾母亲和哥哥,自己毅然和同志们外出推销。整个旺季,连续出差十几次,共五十多天,销菜一百万余斤。1981年6月14日,在去颖阳推销途中遇到了大雨,父亲自己也生了病,他怕一车蔬菜受损失就说服司机冒雨赶路,汽车在泥泞的小道上颠簸行驶着,湿淋淋的衣服被风一吹,浑身冻得直发抖,当把菜送到颖阳、君召、江作三个公社推销完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虽然受了冻、挨了饿,但国家财产未受任何损失,父亲心里很踏实。1984年元月份,为了满足城市春节的蔬菜供应,父亲带领营业员夜以继日地到安徽江苏等地购韭黄、山药等,其中元月上旬一次在江苏丰县购1万多斤山药。由于连续工作,司机同志确实疲劳,为了安全,决不能再连夜行车只得住下,但到晚上气温突然下降,父亲担心气温低于零度,山药会被冻坏,就向农业社借麻袋50条盖在车棚外边,到晚上十点气候已降低到零下2度多,在找不来被子情况下,父亲去向社员商量收购了麦草500多斤,又把已休息的营业员叫起来,一同在汽车周围点起小火,这样一直坚持到天亮。虽然又冷又累,但保住了国家财产,父亲感觉很满足。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二年五年间,父亲早上班、晚下班,星期天不休息,出差不补息,一共多贡献了四千八百四十四个小时,等于又工作了六年另一个月二十天。

  父亲始终把别人放在心上,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1981年4月16日,父亲去湖北孝感采购蒜苔,在返回途中,到信阳境内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汽车发生了故障,司机同志搭车去购买配件,父亲一个人在车上看菜二十一个小时,没吃饭也没睡觉。他对自己是很苛刻,而对同志们却充满着友爱和关怀,一次到颖阳推销大白菜菜卖完时天已经很晚了,旅社客人已经住满,父亲想办法将其它同志安排到旅馆值班室内,自己则在路边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了一下。每年冬贮工作开始后,由于任务重人员少,父亲一人担负多人的工作,忙里忙外,又是收菜,又是过磅,忙的不可开交,就这样,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供应对象,哪家的萝卜没买白菜未购,抽出空来和同志们拉着架子车给送去。1981年12月16日,父亲和同事拉着架子车往义勇街17号冯全成家送菜时,发现义勇街17号并无此人就拉着架子车跑遍了义勇街、义勇前街、义勇南街,直到听说冯家搬走了,才将萝卜又拉回菜场内。

  在统一战线的指引下,父亲积极践行“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加入民建之前,父亲是一名优秀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民族工商业者。加入民建后,父亲爱党爱会,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做了大量工作。父亲1958年被划为右派,受到政治迫害。1978年后平反,放弃中共洛阳市委组织部调去工商联工作的安排。1982年以后,父亲又担任了洛阳市政协委员,继续积极投身到经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开拓前进,助力洛阳经济的腾飞。1984年,受市民建和工商联的委托,父亲借调到洛阳市工商联经济服务公司工作,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退休人员,有的是农业社的农民,大部分是商业工作的外行,父亲是主管业务的经理,万事开头难,为了把基础扎好,搞好传帮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及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制度,先拟定了公司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后又制定了业务科的职权范围,批发部的任务与管理细则,财务科的资金运用、资金管理和现金管理,保管员的商品安全责任制与手续制度,营业员的十要十不准的柜台纪律等一系列的制度,使企业走上了正规道路。其次是不定期地对新人员进行培训,其主要内容讲一个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等商业道德教育、柜台纪律教育等工作。再一个是亲自深入采购第一线为企业打好货源基础,主要是外地采购。在外采中,执行三原则:冷热搭配不进、人情货不进、没有利润不进。在外采之前,要编造采购计划,首次带领业务科长高干同志(民建会员),到浙江一带,数千里,历时33天,先后到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常熟、温州、丹阳、上海、嘉兴、平湖、杭州等22个县市地区共组织商品113种价值149万多元,使经济服务公司步入良性发展道路。协助谢会举主委、牛星光主委推动洛阳民建、工商联的各项工作开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父亲从统一战线工作全局出发,主动要求不担任任何会内职务,还积极推荐优秀社会人士加入民建组织,积极参加民建的各项活动,出席了民建洛阳市第一届到第五届代表大会,甚至到了晚年,身患癌症,行动不便,仍坚持让我用轮椅推送到两公里外的民建洛阳市委老城总支开会会场,参加民建组织活动。

  父亲从1956年加入民建组织,到2003年在洛阳病逝。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基层民建会员,父亲一直在工商界一线工作,无论风雨如何变幻,始终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满腔热忱地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忘我工作,他平凡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洛阳民建发展的最前沿。

  (作者系民建洛阳市委会孟津总支主委、民建洛阳市委会文史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