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出发,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建成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热情和信心。
第一节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2月14~18日,民建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580人,来自326个地方组织,代表89139名成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以及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到会祝贺。
曾培炎宣读了中共中央的贺词。贺词说,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友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建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同经济界紧密联系的历史特点,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的5年,民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修改《宪法》、制订“十一五”计划、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成员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各级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代表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致贺词。
成思危代表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的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基本经验。报告说,七大以来的5年,是民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富有活力和开创精神的5年。5年来,全会努力实践,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参政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深化了认识: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共亲密合作;二是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坚持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四是坚持推进会内民主,努力加强会的团结;五是坚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会的活力;六是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新章程规定,“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建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本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针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在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新章程规定,“会的组织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必须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领导集体协商讨论,进行表决,作出决定。”“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地方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人员,连续任期一般两届,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三届”。在领导体制上,规定各级委员会的秘书长由同级常务委员会任命。
大会选举了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由185人组成。在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成思危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路明、刘珩、黄关从、朱相远、张榕明、陈昌智、程贻举、王少阶、马培华、陈明德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选举丁伟岳、方兆本、王曦、王光远、王恒丰、冯士筰、伍龙章、刘汉元、孙大亮、孙宝启、朱易安、吴国华、吴晓青、宋海、张汉英、李峰、李谠、李雅芳、沈铁梅、陈政立、周绍熹、林强、姜笑琴、胡振鹏、赵龙、赵燕、郝益东、郭开华、高天乐、黄泽民、赖明勇、墨文川为常委。推举孙起孟为名誉主席,万国权、陈邃衡、陈铭珊、冯梯云、黄大能、李崇淮、朱元成、冯克煦为名誉副主席,王光英、王艮仲、周同善为顾问。
八届一次中常委会议决定,张皎为八届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既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大会,又是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明确任务的大会,还是面向未来,进一步推进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大会,为民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月24日上午,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王刚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走访民建中央机关。成思危代表全体民建会员对中共中央给予民建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民建的历史、现状、特点以及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与民建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座谈,就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胡锦涛在讲话中说,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长期以来,民建同我们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民建中央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很多重要建议,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民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胡锦涛说,最近民建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动员广大成员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奋斗。这充分说明,民建的同志们具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使命感和巨大政治热情。我们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胡锦涛强调,民建人才济济,具有自己的优势。希望民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更广泛地凝聚广大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深入调研,献计出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相信民建一定能够把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同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领导人的优良传统,把民建建设成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在走访活动中,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还亲切看望了民建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等也参加了走访和座谈。万国权、冯梯云、黄大能、朱元成、冯克煦、路明、刘珩、朱相远、张榕明、陈昌智、陈明德等参加了座谈。民建中央在座谈会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很快得到了解决和落实。
2003年3月4日,民建召开了八届二次主席会议,按照主席分工,一致通过由张榕明担任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二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一、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努力营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高层协商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协商会35次,先后就宪法修改、司法体制改革、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坦诚进言;并对企业破产法、公司法、个人所得税法、物权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或修正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
这期间,部分民建会员担任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中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在人民政协中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在政府机关参与政府事务的管理。在2003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成思危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黄孟复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张榕明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截至2007年年底,民建成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有2 806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有14 244人,担任各级特邀(约)职务的有3 748人,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有890人,其中,陈昌智任监察部副部长,吴晓青先后任云南省副省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姜建初被增补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郝益东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马培华任青海省副省长,胡振鹏任江西省副省长,辜胜阻任湖北省副省长,张少琴任山西省副省长,宋海任广东省副省长,高峰任云南省副省长。这些同志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工作,受到了中共党委和政府的好评,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这期间,张榕明还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2004年12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九届一次理事会议上,成思危当选为理事长,张榕明、程贻举当选为副理事长。
二、围绕促进发展建言献策
八大以后,民建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初步形成了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社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等优势领域,并逐步扩展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保障、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老龄事业等方面,参政议政成果亮点突出。
2006年年初,我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管好用好巨额外汇储备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年2月,胡锦涛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请成思危就外汇储备问题进行研究。民建中央在深入调研后形成了《对管好和用好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建议》,提交中共中央,胡锦涛、温家宝分别对建议给予了批示。
2006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优惠于内资企业的“双轨制”税收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时机已经成熟。民建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提出以企业为纳税人,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和规范税基等5点建议,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大会“一号提案”。在2007年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民建的建议全部被采纳,为推进我国的“两税合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剧增,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2006年11月13日,在胡锦涛主持召开的高层协商会上,成思危就保护和支持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会后,民建中央进一步研究并形成了《关于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并提高其竞争力的建议》。《建议》由成思危转呈温家宝后,温家宝立即批示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提出方案。此外,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石山地区石漠化专项防治工作的建议》和《关于青藏铁路考察后有关工作的建议》,得到了胡锦涛的批示并转给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价格较快上涨,城镇居民住房问题逐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民建对此一直高度关注。2006年1月,在胡锦涛主持召开的新春座谈会上,张榕明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建议。2月,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成思危对这一建议又作了补充。经过深入调研,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建立城镇廉租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提案》。2007年2月,民建中央召开了“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讨会,并邀请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及单位参加,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后,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建议》提交中共中央。温家宝对这一建议作了批示。3月21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率队走访民建中央,研究落实事宜。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中吸纳了民建的4条建议。民建的一系列努力大大促进了廉租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但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也日益严重。2007年,陈昌智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驻外中资企业监管,防止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提案》,建议加强海外投资立法建设,建立健全驻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驻外中资机构和驻外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提案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被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为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民建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每年民建中央在听取常委会和地方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由主席办公会确定3个重点调研课题,主席、专职副主席牵头组成专题组,就这些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报告提交民建中央全会审议,最后转化成意见、建议报送中共中央或形成提案提交政协会议。每年第三次中常委会议都会讨论形成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建议,供中共中央决策参考。此外,民建也十分注意在高层协商时发现应急性课题,迅速开展研究,并努力在建议、意见的针对性、真实性、可行性和时效性上下工夫。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民建注意充分利用会内资源,逐步实现了中委会、常委会、专职副主席、工作部门、专门委员会、地方组织、虚拟网络、会外专家、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十个方面力量的整合。其中,2003年4月成立的9个民建中央专门委员会由340名会员组成,比七届时增加了财政金融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员会、文化委员会。通过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集中全会的智慧,共同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各地方组织在积极参与民建中央专题招标的同时,也主动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向中共和政府建言献策。2004年,民建浙江省委主委吴国华和原省政协委员应宜逊共同撰写的《对我国目前正在制定“储蓄存款保险制度”的五点建议》,得到黄菊的重视,并批示中国银监会和保监会认真研究。民建安徽省委组织成员就民建中央的招标课题“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形成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报告经提炼转化为《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提案,以民建中央的名义提交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被列为重点提案。
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向中共和政府提出书面建议和报告共5 000多件。其中,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书面建议15件,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88件、发言15件、政协常委会发言20件、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8件,民建会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共3 811件,内容涉及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推进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八大后,民建中央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作为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并将这项工作由宣传部调整到调研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2005年11月,民建中央发出就社情民意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随后组成调研组,由三位专职副主席分别带队,先后赴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近20个省市进行调研。2006年6月,民建中央在成都召开首次全国社情民意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讨论形成《民建中央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稿)》,并经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意见对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会后,民建中央编印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手册,创建了民建社情民意网上报送平台,聘请了一批骨干会员担任民建中央社情民意特邀员,扩大了信息来源。
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民建中央制定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暂行规定》等,加强制度规范。各级地方组织或创办《民建信息》反映社情民意,或由省级组织主要领导主管社情民意工作,或实行评比奖励制度,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经过努力,全会的社情民意工作在信息报送数量上逐年增加,质量也逐步提高。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中央每年都被全国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政协信息先进单位一等奖。各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共向民建中央报送社情民意信息8 254篇,经编辑加工向全国政协等有关方面报送2 457篇,全国政协采用323篇,有44篇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批示,为中共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和参考材料。河南民建会员报送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四个不对称”》,得到温家宝的批示。民建上海市委报送的《执法机关不宜接受社会赞助》,得到周永康的批示。民建四川省委报送的《基层公安机关非警务活动过多问题应引起重视》,引起公安部的关注,并据此研究解决了大量非警务活动问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发挥特色服务社会
八大后,民建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抗害救灾、扶贫支边、帮困助学、咨询培训、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2003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失。疫情爆发后,民建中央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坚守岗位,做好工作,并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与发生疫情的省级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情况。各级地方组织和广大会员也积极行动起来,一批在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会员坚守岗位,率先垂范。分管卫生工作的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云南省副省长吴晓青,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废寝忘食。浙江海宁市副市长吴伟强全身心投入抗击“非典”的工作,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岗位上。民建四川广元市委副主委、广元市四一〇医院院长杨晋平,山西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武润爱等50多名奋战在一线的会员,舍生忘死,救死扶伤。广大会员踊跃捐款捐物。民建黑龙江省委副主委郭长军带领高维集团参加科研课题组,研制成功“微型排非典隔离监护室”,并将首批20套产品捐献给国家。陈伟东、吴一坚等会员捐献了价值千万元以上的药品。据不完全统计,民建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捐款捐物达1?4亿元。全会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建言献策。“非典”期间,各地方组织向民建中央报送信息40多篇,民建中央编辑相关的情况反映近10期。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总结工作时,有8个先进集体和331位先进个人受到了民建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表彰。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家会员的素质,2003年12月,民建中央首次在武汉举办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更名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之后,分别在昆明、合肥、厦门、重庆与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联合举办该项论坛,全国工商联和人民政协报也先后参与过论坛的举办。
八大后,为巩固、推进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民建积极组织协调会内外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工作。2004年10月,民建八届八次中常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扶贫工作的意见》。随后,民建中央采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形式,重点落实贵州黔西和河北丰宁两个扶贫点的脱贫帮困工作,并协调组织东部地区与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组织开展对口帮扶与合作,推动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民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级组织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坚持开展生态扶贫,推广任豆树、金银花、香根草等种植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民建会员、香港润华行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佩球用自己一生节俭积攒下的养老金捐资助学,1997年以来,他在贫困地区出资援建了70所希望学校,参与援助13所学校,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累计为教育事业捐资1 200多万元。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黄佩球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在2005年10月举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为整合扶贫资源,部分会员倡议,按照“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精神开展“思源工程”扶贫开发活动,得到了广大企业家会员的积极响应。同年12月,“思源工程”正式启动,募集启动资金1 300万元。民建各级组织以思源工程为载体,引导广大会员特别是企业家会员,为贫困地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2006年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民建有50个先进个人和15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2007年7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春雨计划、扬帆计划等10个项目也一同启动实施。截至2007年年底,民建共建立扶贫联系点115个,开展为“三农”办实事活动1 000多次,为贫困地区修建沼气池4 200个,修建人畜饮水工程415个,助建希望学校400所,建生态林80多万亩,发动会员企业安置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30余万人,无偿支持扶贫县建设资金1 150万元。截至2007年年底,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共募集资金4 256万元。
继续举办风险投资论坛,至2007年,风险投资论坛已举办了9届。为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民建中央还先后与湖北省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专题研讨会。通过这些论坛和研讨会,密切了会内外专家、企业家和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联系,促进了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节 拓展联络工作新思路
八大以后,民建遵循“广交朋友,促进合作,扩大影响,稳步开拓”的工作方针,围绕“维护港澳稳定,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主题,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联络工作。
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03年1月21~23日,民建中央以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邀请泰国上议院访问团来我国访问。2004年5月22日,路明率中国农业企业南美访问团赴巴西进行考察,与巴西农牧业供应部、工业和贸易发展部、能源部、财政部进行了交流,形成了《巴西燃料酒精计划的成就和对我国发展燃料酒精的启示》的考察报告,提交中共中央,得到曾培炎和回良玉的批示。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积极与国外开展交流活动,接待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国的多批友人,并组织经济界人士赴美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了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6年,民建共协助国家引进资金39?3952亿美元, 51?6965亿元人民币, 2 000万马克, 4 097万元港币,折合人民币共368?2678亿元。
继续为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作贡献。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先后邀请在港澳会员、会友到江西、广西、云南和吉林等省区考察访问,到深圳联谊座谈,并组织大陆经济界、企业界和法律界人士赴香港访问考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民建注意加强与台湾教育界、文化界、经济界的联络与交往,与台湾世新大学、东华大学、南开技术学院、台北教育会、开平职业中学等院校建立了联系,并围绕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证券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和民办教育的发展等内容召开研讨会,建立了定期交流的合作机制。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后,民建将对台工作重心向台湾中南部民众、青年和妇女群体延伸和发展。7月,民建中央邀请台湾中南部8县市的政界人物和高层农业管理人员访问北京。随后,又接待了台湾嘉义大学青年棒球队和校友理事会访问团来京访问,使他们亲身感受大陆的发展和传统文化,感受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同年,民建中央深入4省市调研,总结对台港澳联络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台港澳联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台港澳联络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2006年10月,台湾“女性艺术画会”访问团应邀来京举办画展,期间,民建中央接待了前来参加画展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一行,推动了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对争取台湾地区的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级地方组织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联络工作。自2004年起,民建广东省委与省台办连续两年举办“共同家园”大型文艺演出,邀请两岸三地文艺界人士和在大陆台商同台献艺;2006年,在港民建会员陈金烈与民建厦门市委一起,促成厦门双十中学与台中双十中学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双十中学音乐艺术夏令营”。通过这些活动使两岸同胞加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
在积极开展交流活动的同时,民建努力探索加强联络工作的新思路。2005年年初,民建中央组成调研组,由两位专职副主席分别带队,赴广西、广东、上海、重庆、四川、陕西、天津等省市区调研,总结开展联络工作的经验。6月,民建第一次全国联络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交流总结了工作经验,研究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联络工作的重点是为台港澳工作和参政议政服务。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一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联络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要把联络工作与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民建各级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民建与其他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民建中央与地方组织,中央专门委员会与地方组织专门委员会,民建的东、中、西部组织之间,地方组织之间,民建组织与成员所在单位之间,会员之间的联系等,形成了“大联络”的新思路,使联络工作在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节 纪念民建成立60周年
2005年是民建成立60周年。为弘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各级地方组织和会内专家学者围绕“总结60年基本经验,加强参政能力建设”这一主题广泛开展研究。民建中央调研组深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会内有经验的老同志、会务工作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召开了理论研讨会,经过积极热烈的研讨,对60年历史经验的基本内容达成了共识。经主席会议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全会智慧,总结形成了“五个坚持”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发展了建会理念。
11月8日,民建中央在重庆较场口城市阳台广场树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纪念碑。纪念碑碑体红色,基座绿色,意寓中共与民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五根环绕立柱,象征民建成立宣言的五项主张;碑高1 945毫米,厚60厘米,表示民建成立之年和建碑之时;以不对称图形和似塔吊结构,体现“民主”和“建设”;侧看端面立槽,似两大板块,象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碑文节录了民建的成立宣言。
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体民建中央委员、中央机关各工作部门负责人、部分地方组织负责人、优秀会员、先进集体代表以及北京市会员代表参加了大会。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到会祝贺。
纪念大会由张榕明主持。成思危发表了题为《弘扬传统,团结奋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竭诚奋斗》的讲话。他说,中国民主建国会的60年,是顺应历史潮流,努力承担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60年;是经受历史考验,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尽心竭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艰苦奋斗的60年;是适应时代要求,发挥自身特色,坚持自我教育优良传统,不断成长进步、不断有所作为的与时俱进的60年。在60年的长期实践中,本会在参政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上,形成了“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树立和巩固全会共同的政治理想;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与执政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坚持发挥特色,保持与经济界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和发展本会的界别优势;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能力,保持本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的基本共识。他指出,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全会要发扬民主精神,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发扬团结精神,共同维护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扬创新精神,努力创建学习型参政党;发扬奉献精神,大力提倡为国出力为会争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出席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贺词说,60年来,中国民主建国会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为人民政权建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民建不愧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不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衷心希望民建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代表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致贺词。大会宣读了孙起孟致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的信。香港工商经济界人士代表陈金烈、会员代表王玉梅在会上发言。
在纪念大会上,民建中央向100个先进支部和301名优秀会员颁发了奖状、证书。路明代表会中央接受了民建上海市委赠送的一幅黄炎培20世纪三十年代的书法真迹。
大会期间,民建中央召开了老同志座谈会,优秀会员、先进支部代表座谈会,邀请了港澳台会员会友来京访问,举办了书画摄影展,上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制作了纪念光盘、会史展板,编辑出版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六十年》画册。各级地方组织也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会员,增强了会的凝聚力。
12月18日,民建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增选陈政立为民建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进华、王爱俭、王惠文、王景兰、车晓端、孙东生、孙贵宝、吴志明、李世杰、李冬玉、陈巳、陈文华、周汉民、洪慧民、郝明金、高云龙、康健、曾涛、董新光为民建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第五节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八大后,全会围绕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标,坚持和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理论研究,思想认识上不断进步。2003年5月,民建在全会集中开展了以进一步增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2004年年初,全会又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建设新世纪参政党,做合格民建会员”活动。民建中央对新会员、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民讯》和民建中央网站分别开辟了活动专栏。各级地方组织围绕讲会史、讲传统、讲使命,举办宣讲报告会、专题座谈会等,激励会员比贡献、塑形象,为国出力、为会增光。广大会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会章、会史和会的基本知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005年年底,全会积极开展了会的优良传统宣讲活动。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和会内一些老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宣讲“五个坚持”。两年中,全会举办不同形式的专题报告会50 多场,近万名会员参加。宣讲活动使广大成员对会的历史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的优良传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时期参政党的使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增强了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激发了广大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于2005年、2006年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措施。文件颁发以后,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带头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各级地方组织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民建中央还把学习中共两个5号文件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坚持每月一次的中心学习组制度,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学习会、老同志座谈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会,并连续举办了10期5号文件学习研修班,培训了30个省级组织的279名骨干会员。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开展的学习活动,两个5号文件的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全会的政治把握能力不断提高,广大会员更加坚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解决好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自2007年3月开始,各民主党派陆续开展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分为动员摸底、学习教育、查找差距和不足、总结和制定措施四个阶段。民建中央成立了由主席、专职副主席组成的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活动作了全面部署,并确定了3个省级组织、2个市级组织、5个基层组织作为试点单位,探索经验,以点带面。
在动员摸底阶段,主席、专职副主席分头带队深入各地调研,结合省级组织换届,了解会员思想状况和自身建设的主要问题,指导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地方组织通过领导联系基层、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会员思想情况,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着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2007年7月,为推进活动的开展,民建中央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交流了经验。在随后召开的八届十九次中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对活动作了进一步部署。各省级组织陆续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在学习教育阶段,各级组织以领导成员和骨干会员为重点,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民建历史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分级培训。各级地方组织举办了专题座谈、参观考察、展览展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民建上海市委每月举办一次“上海民建系列讲座”,并对近几年入会的会员进行集中轮训。民建江苏省委开展了“巡讲、巡展、巡访”系列活动。民建广西区委把“广西民建讲坛”作为学习教育活动主要平台。为了交流和推广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民建中央陆续编发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情况通报”,在《民讯》和民建中央网站开辟专栏,刊登各地的专稿。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广大会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增强了他们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组织还把理论学习与参政党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会的理论建设。为集中力量研究多党合作以及会的自身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2003年,民建中央将“会史及理论研究委员会”更名为“理论研究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或理论研讨会。从2003年开始,先后以“新世纪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如何弘扬自我教育的传统”、“总结本会60年来的基本经验,努力加强民建的参政能力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参政能力”、“七大以来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为题,动员会内专家学者和会务工作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2007年,民建中央召开了全国理论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认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八大以后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思想理论上为九大召开作了准备。为了给会内理论学习和研究提供素材,2004年,民建中央编印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基本知识》,2007年又重新编印了《孙起孟文稿选编》。地方组织也编写了许多书稿,有的会员出版了专著,如宋海、万安培的《参政论》、李春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等,对开展多党合作理论以及会章会史学习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民讯》、《经济界》杂志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和会中央网站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在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建中央把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作为换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动全会进行落实。2003年2月至4月,民建中央派出两个调研组,由两位专职副主席分别带队,赴北京、天津、河北等12个省市,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发展和教育引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组在各地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并深入53家会员企业考察,倾听会员心声。9月初,成思危又率民建中央考察团,就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入浙江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并就了解到的一些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各省级组织也认真开展调研,形成报告29份。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会议,明确了积极稳妥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入会,引导和帮助他们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守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为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的工作原则。随后,民建八届四次中常委会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所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组织发展和教育引导工作。
民建八大提出要把支部建设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3年7月,民建中央发出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调研的通知。随后,主席、副主席带队,先后对21个省的60多个市级组织进行调研,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80多次,1 300多人参加。许多省、市级组织也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2004年6月,民建全国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9个省、市级组织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会议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级组织要不断探索基层组织建设规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理论研究,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随后召开的八届七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制度建设、规模设置等作出了具体安排。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民建中央还召开了东部6省市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为加强对工作的指导,民建中央与地方组织的联系也从省级组织逐步向市级和基层组织延伸,领导成员联系基层组织的制度逐步建立。从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到地方组织主委、副主委,每人至少联系一个支部,定期参加支部活动。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和走访了272个地市级组织,深入了解基层组织情况,面对面指导工作,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各级地方组织根据自身地域和会员特点,调整支部结构,充实支部领导班子,培训支部主任,建立和规范各项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先进支部,会的组织程度进一步增强。
组织发展工作按照“三个为主”的原则,注重质量,注意数量,发展了一批经济界专家学者和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性人士,为民建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到2007年年底,民建会员达112 698人,平均年龄51?6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会员82 647名,占会员总数的73?3%;企业界会员70 916人,占62?9%,新的社会阶层人士23 192人,占20?6%,体现了紧密联系经济界的特色。
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骨干会员培训工作。民建中央先后举办市级组织主委培训班,省级组织新任主委、专职副主委、秘书长培训班以及机关建设培训班等。各级地方组织建立了新会员学习制度和骨干会员培训制度,年均培训骨干会员2万人次。为了加大培训力度,2003年民建中央成立了会员培训中心,2004年创办了“建华企业家课堂”,2005年又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创办了建华研究院。这些培训基地采用专题讲座与交流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会员开拓思路,增长知识。“建华企业家课堂”在创建后的三年里,先后在20多个省市举办了60多次专题讲座,并在不少地方建立了区域分课堂,培训会员近3万人次。“欧元之父”蒙代尔曾接受课堂的邀请为会员进行讲座,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应邀出席上海金融论坛,在会员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2006年,民建市级组织全面换届,部分省级组织也开始换届。同年6月,民建八届十五次中常委会议通过了《民建中央关于省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省级组织主委工作会议随即召开,对换届工作进行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核、酝酿协商、集体决定、会议选举的程序,到2007年年底,民建30个省级组织及所属市级组织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在此基础上,民建中央扩大了九届中央委员候选人人选的遴选比例,经过常委会集体遴选,在民主推荐的175名人选中,遴选出88名候选人建议人选。中央委员的遴选规模、遴选比例逐次扩大。会内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2006年12月召开的民建八届五中全会上,龙国键、武四海被增选为民建中央常委。2007年1月,马培华调入会中央机关任专职副主席。同年7月,陈昌智调入会中央机关任专职副主席。民建八届六十三次主席办公会议对专职副主席的分工作了调整,张榕明任第一副主席,陈昌智任常务副主席。
为及时全面地掌握会员动态,2004年,民建中央建立了组织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到2007年,系统已涵盖了90%以上的会员信息。
八大以后的5年里,民建中央不断加大信访力度,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会员来访1 529件次,慰问和补助原工商业者会员1 128人次,对一些重点案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妥善解决,努力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2005年10月26日,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荣毅仁病逝,享年89岁。
三、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
八大以后,民建中央按照会章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对会的规章制度作了必要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制定、修订了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10项议事规程和工作规则,会务运作更加规范化。
注重加强领导集体建设。民建中央陆续出台了领导集体民主集中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集体成员分工联系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等制度。同时,明确了领导职务任期制和届内调整的具体内容,在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积极探索建立会内监督机制。在加强领导集体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民建中央进行了会内监督问题的调研,起草了《民建中央关于加强会内监督工作的意见》,经八届二十次中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意见》明确了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构建会内监督机制,是发展会内民主的重要进步,是严格会内纪律、维护会内团结的重要举措,是民建自身建设的一项新的大工程。
建设以人为本的学习型机关。2006年,民建机关干部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和民建关于建设一支适应本会需要的合格公务员队伍的要求,会中央对各项工作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制度化管理,实行了竞争上岗、全员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的人事制度,以及预算和定额管理的财务制度,提高了机关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