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赓续河南红色血脉
日期:2021-08-26 16:21:18  作者:赵明皞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支撑党从成立、成长、壮大以及永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党永葆初心使命的精神底色和内在品质。故此,坚定不移弘扬这种精神,为新时代应对一切挑战,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动力源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群众的长期革命斗争,离不开河南人民付出的艰苦奋斗和重大贡献。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大别山地区军民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始终保持着对敌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和“清剿”,红军洞的革命先烈们越挫越勇,宁死不屈,以“天当被子地当床,野菜野果是食粮;团结奋进窝也暖,精神饱满把歌唱”大无畏乐观精神终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粉碎了敌人饿死、冻死、困死战士的妄想。这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面对异常艰苦的条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别山走出的子弟兵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跃进大别山,用自己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华北、华东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继续用好艰苦奋斗这个“精神法宝”。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重要论断。在带领兰考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常常顶着大风沙,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他经常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下乡,直至生命终止。焦裕禄去世后,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兰考接力奋斗,不仅实现了焦裕禄治好沙丘的遗愿,更是让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恩来总理曾说,红旗渠是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之一。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林州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修建红旗渠最经典的一个作业场景叫“凌空除险”。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红旗渠建设指挥部决定成立除险队,除险队员靠系于腰间的一根麻绳悬挂在半空,手拿除险钩把险石钩住,双脚猛蹬崖壁,借助身体往外荡的力量将险石拽下来。要保证石头往下掉时,人荡出去,等到石头掉下去,人正好荡回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太行山的层峦叠嶂间,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精神在河南这块土地上得以充分彰显。

  艰苦奋斗精神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实现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正是依靠像洪战辉、李灵、张玉滚等一个个普通的奋斗者的努力和奉献,新时代的河南变得更加幸福美好。“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是新时代河南最美奋斗者的杰出代表。2001年,毕业后他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深山家乡里的小学,从一名每月紧拿30元钱工资的民办教师干起,把自己磨练成能教书、能做饭、能裁缝、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每逢雨雪天,他都亲自接送学生,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靠着学校唯一的“运输工具”,一根扁担,他把学生教材和学习用品挑进大山。因为工作忙,他让妻子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去镇上买书,不料遭遇车祸女儿夭折。妻子的右手也因为在给学生做饭时被压面机压碎。他用微薄的工资相继资助了300余名儿童,培养出21名大学生。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张玉滚以滴水石穿的精神,高尚的师德风尚,在三尺讲台上埋头实干,无怨无悔,守护者大山中的孩子们。正因为诸多不怕吃苦,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人们,使河南旧貌换新颜、人民笑开颜。

  中国共产党依靠艰苦斗争从枪林弹雨中走来,新中国依靠艰苦奋斗不断成长壮大并真正站立起来,改革开放依靠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了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坚持和推进,更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持续性的艰苦探索。新时代共产党领导人民跨越艰难险阻,接续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更需要永远牢记、坚定不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淬炼我们的意志,以强大的定力去应对一切风险和挑战,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锲而不舍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系民建河南省委会科教委主任、郑州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