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河南中原地区过去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的影响,男女婚姻的终身大事个人是做不了主的,男女之间大多数是媒婆说合、父母包办,民间流传:“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一般年轻人是不敢违抗的,都是有父母和媒婆说定。说之前,有媒婆给双方介绍情况,若是年龄超过十七八岁,那叫说“大媒”,若是小于十一二岁,那叫说“娃娃媒”。人的好与差全靠媒婆一张巧嘴,虚假真实全靠自己判断,判断的正确了,找个好人家,判断错误了,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根本没有个人选择的自由。
媒婆说媒,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即“官对官、民对民”。如财主找地主,找官家子弟,有时本地找不到,还要到外地去寻。同时女方还要讲究望门的风气,男的家庭要比女方的家庭条件要好,条件主要是以财产为标准。如女家有人来说媒,首先要问男方家有多少地,多少房屋,多少兄弟;只要财产多,兄弟少,家庭富,男方人品差一点也无所谓,过去经常出现富家的子弟是傻子、哑巴、残疾人,却寻一个如花如玉的黄花闺女,再加之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在城市、在农村有好多贫穷的年轻人讨不上老婆,出现了很多娶不上老婆的年轻“光棍儿”和“老光棍儿”(一辈子讨不上老婆的叫老光棍儿、老顶门杠子、老竹竿儿)。
“媒”说得差不多了,就要进行第二步“订婚”。在订婚前,先要进行迷信的合“八字”,即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用干支的八个字作代表组成天干地支,由算命先生掐算,如果大相不合,人再好,家再富,也不行,因为迷信的说法是:不合即克。夫妻如鸳鸯,相克自然没有幸福,难成一家。如属兔的与属大龙的不合,属鼠的与属羊的不合等;如果八字合,就进行订婚,又叫“红定”,即有媒人代双方交换定物;男方一般备些手帕、镯子、戒指送于男方,女方一般用“文房四宝”、刺绣的荷包、汗巾等送于男方,如双方收下,就算订婚了。
订婚后还要进行“传启儿”,即所谓的“龙风大启”。有男方主宴,请媒人、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作媒红、媒证,称为“三媒六证”,年龄大的叫“月老儿”,这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不可缺少的订婚方式,但不宽绰的家庭,交了“红定”也就算定了。订婚后男女双方两家就可以在年、节行礼探望了,加深感情,了却相互思念之情,但大多数不来往,信息有媒婆来回传递,所以有的男女到结婚时也不认识谁是谁。
订婚几天或几月、几年后,根据双方意愿就可以“看好”娶亲。首先请算命先生按双方的八字择吉日。一般选在农闲时节,如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双日子。如果没有好日子,可在除夕的前一天办理,名叫“偷好”,迷信说这一天是神鬼不管人间事情的。看了“好”,有男方的家长择吉日带礼物到女方送“好”,一般都在六月六、八月十五等,图个团团圆圆、六六顺。
吉日已定,在吉日那天新郎必须到女方迎亲,名为“祀先”,意思是祭祀岳父家的祖先。迎亲男方要用有棚子的大马车两辆,每辆套三匹大骡子(红色的更好,图个六六顺),自己没有车,到本村借,有时还要到外村去借;车棚要盖红,车门要有单子做门帘,不能让路人看见新媳妇。去娶亲的人要去单数,回来加上新媳妇成双数,意思夫妻双双把家还。车内有专门迎亲的“娶女客”,一般是本家的婶子、大娘,但必须是夫妇儿女双全的,叫“全科人”,寡妇、后婚的人不能迎亲嫁娶,车上还必须有“压车门”的小男孩儿,小男孩儿要求聪明伶俐,表示后继有人的意思;还有“引客”,引客一般是“娶女客”的丈夫,作为新郎的引客。去时新郎的车在前面,回来时新娘车在前。富有的人家,迎亲时都有鼓乐炮手,一路上吹吹打打,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路上畅通无阻示为吉利,所以即使县官碰上娶亲的车队也要让路,以视对新媳妇的尊重。
娶亲不能空手去,还要抬礼品合子,合子内要装三牲礼,三牲为鲤鱼、猪肉、猪肝;果子、干果(枣、核桃、柿饼);鲜菜(山药、藕、蒜苗、韭黄)。这是一般人家,富有的有赶活猪、羊、鸡、鸭、鹅等,备有成坛的美酒,派人抬着,一路鼓乐齐鸣,显示富家的气派。
回来时,新娘坐花轿(车),新郎坐兰轿。女家的嫁妆富有的是全嫁妆,又叫双陪送:即方桌、条几、罗汉椅子、大小立柜、柜子、抽斗桌、盆架都是双的;一般的家庭,女方都是用男方的“折衣钱”一百串或五十串,三十或五十银圆,买来或做一些桌子、柜子等作为嫁妆;柜箱里都有衣服、鞋等,还有压箱钱,吃的少不了饺子(女方有多大年龄有多少饺子)、麸子(意为有福有子),用的是针、线等。沿路有一人在前贴“告贴”,此人名为“浆子嘴”,见路边有石头、大树、楼房、桥梁、路口等标志性建筑都要贴上红小方块纸,富有人家还要撒些钱,表示吉利。
回到门前,要做拜天地的前期工作。首先新娘先不下车,把嫁妆摆放好,由一人用一根棍挑着一个预先烧红的铧,用醋激铧,绕车辆嫁妆转一周,激犁意为“吉利”;然后让新娘顶着红盖头下车,下车新娘面朝哪,是正下,是退下,都要按“合八字”的婚书要求去办。新娘下车脚不能挨地,让新娘坐在罗圈椅子上,让人抬着到门前,门前要铺红地毯,没有地毯的铺上布口袋,新娘有的地方要过干草杆,干草里裹有炮,点着“啪啪”作响,吓得新娘不敢乱动;有的地方过马鞍(意为进门一生平安),还要过织布剩子(意为又会织布又能生子),到了拜天地的地方(有的在院中,有的在堂屋前或堂屋内),有人端一斗,内装小麦撒向新娘,另一人端一斗内装枣子、花生、纸钱撒向新娘(意为有吃有钱,早生贵子);新郎新娘来到拜天地桌前举行仪式(写有天地牌位意为让天地作证、报到),一般新郎新娘要面向北方,一拜天地,二拜爹娘(有的还要收改口费);在农村新郎新娘都比较封建,自动相拜的很少,都是一些爱逗笑的年轻人按住双方的头进行,夫妻互拜时两边两个年轻人按着头,“咣铛”一碰,大家一笑就算拜完天地了。
拜完天地,由两个本家年轻闺女搀扶着新娘进入洞房,红盖头掀下来后,有“娶女客”给新娘梳头,名为“上头”,“娶女客”用木梳边梳边说道:“拢拢鬓角儿,能生一窝儿,拢拢心地门儿,能生一大群儿。”梳完头,新娘扶到床边,新床上的席是翻放着的,要让新娘自己翻过来(成为了正统的新席—媳妇),床上还铺有豆杆、火棍、砖头,说是“铺个豆杆生个状元,铺个火棍生个举人,铺个砖生个官”;无非是盼望后代升官发财。之后是洗手、洗脚,吃饺子等。
到了晚上,开始闹洞房,过去的习俗是三天以内,不分男女老少,辈分高低,都可以闹房,说是前三天无大小,当然还是年轻人最多。闹的时候,人们翻箱倒柜,找吃的,找钱,因为娘家都给带来火烧,女儿有几岁,就有几个火烧,有的带在身上,有的在柜子里,逗得年轻人来回找,少不了在新娘身上摸摸搜搜,新娘则坐在床上,不吭不声,毫无表情地任人嬉闹;若无涵养的,忍俊不住,说话了,笑了,就说新娘不大方,不好,总之新娘这一关是最不好过的,碰上几个赖孩儿,或是新郎平常也是有恶果(与别人乱过),这帮人能把新娘摆弄得掉几眼泪。还有人把新房的窗户纸撕了,在窗台上用砖边砸皂椒边唱道:“窗户台儿,砸皂椒,问问新媳妇糙不糙?”(意为生孩早不早)。
到了半夜,新夫妇要喝交杯酒,然后夫妇共同搓尿罐绳,总之一直闹到半夜后方散。新夫妇睡了后,还要“听房”(听新夫妇说悄悄话儿),传说是无人听房不好,鬼会来听,老公公若见无人听房,要在窗户前放上把扫帚,扫帚上搭件衣服,表示有听房的,说啥也不能让鬼来听。
三天后要回门,礼物非常丰富,有整猪整羊的,一般视家庭穷富而定。第一年正月初二,必到岳父家拜节,要穿新衣服,坐大车,抬合子,礼物免不了肉和干果、青菜等。但不能住下,必须当天返回;正月初三有婆婆领着拜外祖母,并收最后一次压岁钱;正月初四、五有邻里、本家请新媳妇,凡是街坊本族的,都要请新媳妇吃饭以示欢迎,有时一天吃几家,也有一家同时请几个新媳妇,这叫“邀饭”,是比较好的。正月初六娘家请新娘回家,叫“归宁”,也叫“圆饭”。娘家要拉大车,抬合子;合子里有面块、面条、枣花馍、点心等。新郎家大摆宴席酬谢宾朋,大吃大喝欢笑一场后,有娘家将闺女接回家住三天,然后有新郎再接回来都可以正常生活,只等生子吃喜面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