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建会员 郑豫春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在1978年想到要画这个圈的,距今正好三十年。
回到1976年,我家门口的国营菜市场开张了,1700平方米的面积,是当时全市最大的菜市场。从开张的那一天起,我就经常跟着母亲到市场里买菜,因为母亲在食堂工作,那一年我12岁。
最初的时候,菜市场里只有卖水产、禽类等4个“岛”。当时,市场里的空地能跑进大卡车,车直接开到柜台旁边卸货。而人们能吃到的还只是季节性蔬菜,夏秋季能吃到茄子、西红柿、黄瓜、菠菜等蔬菜。但一到冬天,市场里只有大白菜、土豆、豆腐、白萝卜,很难见到绿色。
那时候,水产几乎就是带鱼、黄花鱼,就是这样,也不是每天都能供应,一个月卖几次。一到来带鱼的时候,顾客从早上就开始排队,最多的时候能排上200多人,自发做号排号,一开门市场工作人员“护送”着队伍进来,那时候谁要插个队可是大事了,一上午带鱼就卖光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0年前后,国家开始在冬季时组织菜市场进行“南菜北调”,蒜苗、扁豆、柿子椒、蒜黄等开始在冬季出现在菜市场的柜台上,但是品种和数量都很少,但至少老百姓在冬天也能选择绿叶菜了。
1987年,那时,冬天的大棚菜开始多了起来,从前只有南方有的蔬菜在菜市场里也基本上可以买到了,就拿开春的时候才能吃到的香椿来说吧,一年四季都能吃的上了。到1998年前后,光小西红柿就有十几个品种,许多都是南方从国外引种的。
现在,菜市场里的蔬菜有100多个品种,彩椒、日本小南瓜、芥蓝、西芹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很多菜都叫不出名字。过去禽类都只是活的整只卖,现在细化分割成鸡胸、鸡脖子等出售。水产品有各种各类的鱼、虾、蟹,一年四季应有尽有。这么说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从1976年到现在,虽然菜市场的面积始终没变,但老百姓的菜篮子却是一天比一天丰盛了。
从菜市场小的点就可以看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巨变。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