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两重天
日期:2008-11-27 10:28:20  作者:邓丽娜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漯河市民建会员   邓丽娜 

 

 

50岁的我,说到改革开放30年巨变,不用查阅历史,就以我亲身的经历足以说明问题。

儿时的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母亲对待粮票、布票、工业卷等等的有关票证之类如此的“青睐”,有时甚至超过对人民币的重视。我父母都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在当时来说,经济条件是相对比较好一些的,但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吃、穿、用,需要按人口定量供应。记得很清楚一件事,在我上小学时,有一天早上,我和妈妈不到5点钟就起床去买肉,我们赶到时,已有人在排队了,数一数不到10个人。我心里盘算着,我一定能买上肉,同时也在构想着可以包顿饺子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排队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延长着。队伍有些骚动,排队的人们开始有些不安了,大家相互地监督着,不准加队。不知是哪位,找来了纸和笔,给每一个排队的人发了一张号,我手拿着这张号,身体紧紧地贴着前面的一个人,生怕谁加进队中。肉店终于开门了,队伍再一次的骚动起来,不知是排在后面的哪俩位顾客的家人,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秩序的责任,查验着每一个人的号,还不时地向柜台内的营业员大声地叫喊:“先尽着个人卖吧,单位食堂少给一点吧!”快排到我时,肉也快卖完了,这时我看到维护秩序的人也不顾他的“责任”了,抢前买了肉。轮到我时,营业员说:“就剩大骨头了,你要吗?”我看着妈妈,妈妈坚定地说:“要!”还听到她在跟营业员商量着说:“那不能收肉票了。”还好,总算没有空手而归,看到我后边那么多人连骨头也没有买到,我已是心满意足了。事后我才知道,全市总共就杀了2头猪,分配到市区几个肉店,同时供应个人和单位食堂。这是我儿时买肉的一次经历,始终挥之不去,就连那早已不存在的肉店,每每走过那条街道时,还都能使我驻足片刻,回想那次买肉的情景。

1978年改革开放,生活一天天地在变化。

——吃变了。由过去要吃饱、吃好,到现在的吃绿色食品,科学合理饮食。一边要满足嘴上吃的要求,一边又要注重身体、身材,花钱减肥;过去做条裤子报个3尺1的尺寸,裁缝不用问就知道是腿长,而今腰围超过腿长的司空见惯。

------穿变了。由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现在的一年四季各几套,家中衣柜改为藏衣间。过去补丁是补衣服上的洞,现在衣服上打个补丁是装饰;文革期间,全国上下穿着一个色调,一个式样,在背后很容易弄混男和女,如今人们的穿的是色彩斑斓,千式百样,真是可以与美丽的大自然媲美;

------住变了。过去一家七八口人住三四十平方米,吃住在一个房间里,几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或同睡在一张床上,而如今,三房二厅二卫厨房、阳台一应俱全,老有老的卧室,小有小的房间,活动有客厅,学习有书房,就连卫生间老少也分着。

------行变了,过去大部分是靠步行,有自行车的人家也不多,我记着改革开放前,嫁姑娘要彩礼就要“三转一响”,这其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如今汽车作为居民代步工具的也不在少数,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可以说基本是随人需要配备的。除此外,公交车,出租车等也都非常方便。

今天我手里的肉票、布票等票,已成了我的收藏,它见证着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