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现在,“传染病防控”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洪灾叠加“德尔塔”病毒疫情,对从事疾病控制工作的人来说,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坚守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伟大信念,履行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医学誓言,全身心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的事业中。
7月下旬,一场来势凶猛的洪水让世界的目光瞬时聚焦河南——郑州告急、新乡告急、鹤壁告急、安阳告急,断水、断电,交通受阻、通讯不畅,周边数十座水库超出汛限水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水位刚刚降下来,穿着防护服的“疾控”人的身影就出现在社区街道、村口、居民家中。
安阳民建会员、安阳市殷都区疾控中心分管传染病工作副主任胜桂红,这位50多岁的疫情防控老兵说,不管这副担子有多重,她都必须把它扛起来。了解她身体状况的亲人同事,都知道她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病症,不能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都劝她多休息。疼痛的时候早上起来还得丈夫帮着穿衣服。但号令一响,她就忘记了伤痛,像一个战士一样奋不顾身地出击。
胜桂红经历过非典,处理疫情经验丰富,主要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32年。去年,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她说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义不容辞。2020年,她被民建中央表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并被民建河南省表彰为优秀会员,也被记功一次。
今年7月,汛情灾害发生后,根据组织安排,她分包了安阳西部水冶、曲沟等5个乡镇的灾后疫情防控,组织当地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指导村镇干部进行汛后疫情防控,清理淤泥,对社区的公共环境区域进行无死角开展全方位的预防性消毒和杀虫。她故作轻松地笑着说,“下半场该我们上了,大灾之后防大疫,这场硬仗一定要打赢”。
8月1日,胜桂红应曲沟镇政府邀请,带病对位于曲沟镇的殷都区第二中学师生,进行了一场灾后重点传染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宣讲。尽管腰痛,她坚持站在院里按着桌子,不用喇叭给孩子讲了1个小时。讲解结束,很多孩子不愿离去,咨询问题,她都耐心解答。师生们感觉这堂科普课讲得通俗易懂,学到了防病知识,很及时,很解渴。
汛情还没结束,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又迅速传播,传播范围广、来势猛,迅速波及河南。
胜桂红说,我们是一群和病毒赛跑的人。近段时间,安阳市的封控区范围有所扩大,部分区域疫情风险等级也进行了调整。与时间赛跑,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尽快找到所有被感染者,采取防护隔离等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不二法宝。胜桂红说,“调查过程就像在战场排雷一样,既要小心谨慎,又要争分夺秒,排一个少一个,每耽误一分钟也许就会有更多人被感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面对危险的考验和忙碌的工作,胜桂红用了一句朴素的口头禅,而这句话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她清楚知道,在灾情疫情面前,最危险的就是医务工作者,而且疾控工作者更是处在一线尖兵位置,被传染的危险性更大。但为了核查结果准确,不错报、漏报一例,她总是挺身一线。
作为有着32年工作经验的老疾控人,同事和领导都把她当作了主心骨。疫情发生后,医院和患者出现的地方成为人人谈之变色的“禁区”,但流调人员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报告有“军情”,他们就立马穿上防护服赶赴现场。她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开展调查,与流调对象面对面交流,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深入挖掘、发现疾病的传播规律。她说,不到一线就不能及时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就不能向决策机构提出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
为了消除年轻疾控工作人员的恐惧心理,她总是第一个穿上防护服,第一个进入现场,在隔离点面对面了解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划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让密接者尽快得到隔离,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她说,流调工作的难点、痛点就是被调查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抗拒、隐瞒、欺骗等。如果不进入现场、不面对面交流,不仅得不到准确完整的信息,还会因错误的信息带来判断的失误。前几天,需要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吴某某的密接人员进行流调及核酸检测。当他们赶到吴某某隔离前的建筑工地时,工地已经封闭,封闭的密接人员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很多想出来。怎么办?胜桂红说:“拿防护服,让我进去给他们集中开个会,讲讲,稳定一下情绪。”进去后她讲当前形势,讲政策,讲隔离,讲核酸检测和流调的重要性,认真解答他们的疑问,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配合。疑问解答了,情绪稳定了,核酸样品采集快速完成,随后的流调工作也进展很顺利。由于戴着腰固定器,穿着防护服,出来时全身汗如雨下,腰痛难耐!夜很深了,还要和流调人员分析疫情,书写流调报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在她的带领下,流调组成员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安阳市殷都区流调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上级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胜桂红说:“面对疫情,我只是干了自己应该干的活儿,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防疫工作者的事迹值得宣传,他们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