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日期:2008-07-17 10:31:01  作者:姜耀武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民建郑州市中原一支部会员  姜耀武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积极参加了民建市委和市建委组织的救灾捐款活动,并于529616日,随郑州市建设委员会的同事们,第一批赶赴四川绵阳市安县晓坝镇和花荄镇,参加援建地震灾区临时安置过渡彩板房的搭建工作。

我们同去的共有4人,从郑州出发经西安、汉中,最后到达绵阳安县的晓坝镇。一路上最先看到的是西安境内建筑工地上的塔吊,原来水平的起重臂全都翘上了天,从汉中到晓坝镇的路上,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和山体滑坡后裸露的岩石及滚落在路边的巨石,很多道路开裂,越往晓坝镇走,地震破坏得越严重。

530中午,我们到达晓坝镇,刚下车就遇到4.2级余震,搭起的帐篷乱抖,不远处的一所危房在余震中倒塌,我在灾区的20天里,几乎每天都能感到余震。随后,我们按照郑州市援建指挥部的安排,在一块干枯的稻田内搭起帐篷,安放好行李,直接赶往援建点,开始了近20天的援建生活。

晓坝镇和花荄镇都是郑州市的援建点,也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防疫工作重,还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区。按照建设部的不增加灾区人民负担的要求,我们所有的生产、生活全部自理。我们作为第一批去灾区援建板房的队伍,由于出发匆忙,没有带做饭的炉灶,前三天只能吃方便面,喝矿泉水,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由于气候原因,我们住地的昼夜温差比较大、雨水多湿度大,白天高温,帐篷内一到中午就像一个大蒸笼,闷热不堪,常常是衣服被汗水湿透又被晒干,由于环境限制,没办法洗澡,更不能用稻田的水洗(因为有血吸虫)。到了夜里蚊子特别多,身上被蚊子叮的没一块好地方,连上厕所都要拿着帽子赶蚊子,晚上睡觉不盖被子就会被冻醒。

最紧张一件事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那天晚上,在接到上级紧急撤离通知时,正下着暴雨,我们立即通知十一家施工单位,组织所有施工人员2000余人,穿着雨衣,带着简单的应急物品向山上转移。由于当时不知道泄洪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大家都非常紧张。等到泄洪过后,大家在山上担惊受怕一晚上才回到驻地,又投入到紧张的搭建工作中。

晓坝镇是郑州市援建第一期任务的一个援建点,按援建指挥部要求,要在20天内完成750套板房的安装任务。花荄镇是另外一个援建点,要求在20天内完成2750套板房安装任务,两个援建点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板房是建在水稻田里,要先放干稻田内的水后才能施工,我们没有在稻田操作的经验,也没有板房的施工标准可以遵循。同时还要考虑将来土地复耕,以及板房的坚固耐用、环保,工作难度非常大。由于板房不仅能缓解帐篷内高温湿热状况,还能给灾民家的感觉,稳定他们的情绪。为让他们早日搬出帐篷,住进新居,我们与施工企业一起,边设计边施工,除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还增加了人性化设计。施工时在房前设计修建了花坛,种上花草。

施工中,我们克服遇到的一道道技术难题,冒着持续不断的余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溃坝等威胁,顶烈日、冒酷暑及随时会来的暴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昼夜加班赶进度。于615,基本完成郑州市第一期援建任务,灾区的人们随后陆续搬进新居。其中晓坝镇安置点成为全省各地市援建示范点,并在612在现场成功召开全省各地市援建观摩学习会,得到了河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好评。

在四川的这段日子,我作为一名民建会员,不仅为灾区人民做出了一点贡献,也为我们的组织增添了荣誉,也是我个人生活的一段特殊经历,更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也激励着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