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河南省委关于促进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提案
日期:2018-04-15 11:15:59  作者: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省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各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决策部署,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也产生了不协调的现象,二者失衡、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逐步显现,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实体企业发展还有很多挑战与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原则。

  我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金融业规模扩张过快,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金融业规模扩张过快,而实体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中国银行业体系资产总规模超过了33万亿美元,超过了欧洲美国,欧洲是31万亿,美国是16万亿,日本只有7万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但社会融资增量占金融业增加值的比例却开始下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明显减弱。

  2、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既要面对融资难的矛盾,面临“等死”的困局,更要承受融资贵的压力,遭遇“找死”的风险。

  3、金融体系内部资金空转。传统信贷转向票据、同业和理财等,表内业务转向表外,金融机构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放杠杆,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或提高资金成本。尤其是部分机构在绩效考核短期化的影响下,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规避监管,造成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4、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部分企业并未将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而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炒股票,热衷资本运作“赚快钱”等金融活动,有的企业资金甚至大量流向房地产、大宗商品期货等金融属性强的领域。

  金融机构脱实向虚的实质就是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或者企业活动金融化。“脱实向虚”问题进一步发展使得虚拟经济在经济中的占比超过一定的合理水平,经济将出现泡沫化的倾向,进而引发虚拟经济体系危机,甚至金融危机。建议:

  1、健全监管机制。建议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开展“三三四”回头看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整治结果。同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为民监管、依法监管、风险监管,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既要严管交叉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实施穿透原则,始终做到风险“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又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开展专项治理,推动银行业回归本业主道。

  2、银行业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在信贷政策上,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强化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度、可获得性和满意度。一是要坚持支持重点领域与支持薄弱环节并重,主动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薄弱领域支持力度。二是要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积极支持培育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动能、新力量,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增强金融服务能力。

  3、银行业将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管控风险,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自身风险并重,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到业务拓展阶段,及时识别风险,有效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将防范信用风险与防范流动性风险相结合,将防范表内风险与防范表外风险相结合,将防范自身风险与防范传染性风险相结合,将防范单体机构风险与防范整体风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