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原经济区,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要素。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建设用地需求呈刚性扩张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何走出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任务”的困境,提高土地指标使用效率,千方百计为中原经济区提供用地保障,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建设用地指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建设用地指标普遍紧缺的情况下,我省一些宝贵的用地指标和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完全到合理有效利用,主要表现在:
(一)集约用地观念尚未完全建立。一些地方,尚未形成提高用地产出水平的强烈氛围,存在着新占地、多占地,“摊大饼”式的急剧外延扩张现象。区域城镇规模结构、工业用地布局不尽合理,到处是开发区产业园区,产业布局散乱,用地布局难以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用地容积率、投资强度低于规定的标准,存在土地闲置和低效用地现象。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大,住房建新不拆旧,空心村、宅基地浪费现象严重。
(二)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我省的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方的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着违规的土地优惠政策。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擅自对一些项目用地少收费,甚至象征性收费或者不收费。
二、关于提高建设用地指标效率的建议
目前存在的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现象基本上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为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水平,为此建议:
(一)改变用地指标分配机制,使指标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让指标流入最有效率的领域和区域。
1、引入市场机制。区分民生公共服务类项目和一般建设项目。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抗灾救灾、水利建设、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用地等民生公共服务类项目实行计划指标单列,仍采用目前的无偿划拨机制。在确保民生公共服务类项目用地的同时,对一般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引入市场竞争以显现土地指标价值,使土地指标流入最有效率的领域和区域。
2、建立用地指标跨地区流转机制。经济发达城市通过交易获得用地指标,可以开工建设一些科技含量更高、效率更好的企业和项目,充分利用较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环境污染也便于监管和集中整治。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通过流转多出来的用地指标,可以获得巨额的资金,同时也能留得住青山绿水。同时,对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供地的项目也可以通过及时流转建设用地指标避免由于国家的土地指标不结转到下一年度而造成浪费。
(二)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资源。
1、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造。由于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造属于建成区范围,并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而且城中村和旧城区配套较为完善,更加适于生活居住;同时,由于地块价值较高,土地容积率往往更大,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2、盘活闲置土地。组织力量对闲置的厂房、办公楼、院落、学校进行普查,利用闲置设施招商引资,吸引中小项目落户。
3、加大对重大项目投资强度、进度的督查。对占地较大的企业,督促尽快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对一年内征而不用或达不到合同所规定投资强度的,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收取土地闲置费;两年内达不到的,依法收回空余土地的使用权。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一些已落户的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的项目,实行腾笼换鸟,安置投资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的项目。
4、完善违法用地历史用地手续。一些低效利用的违法用地通过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可按现状建设用地办理用地手续。不但审批程序更加简化,无需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大大节省用地成本。
5、对一些无关耕地保护的土地开发利用,例如在对大量未利用的国有荒坡荒滩进行开发时,国土资源部门应考虑给予特殊政策。
6、提高审批环节效率,加快土地实际投入生产建设的速度。周转速度的加快,也能缓解各地的用地饥渴。
(作者系河南省政协常委、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