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建七大以来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日期:2007-06-07 15:45:36  作者:李学强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 

  1997年11月,民建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这次大会,民建完成了跨世纪新老交替的历史性任务,顺利实现了政治交接。2002年12月,民建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为过去五年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同时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本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七大以来的十年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对作为参政党的民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任务,民建在以成思危为主席的会中央的带领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会务工作得以创新和发展,其中几个亮点为:一是党建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了民建的建设目标和“坚持五项准则,发扬四种精神”理论;二是参政议政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形成了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非公经济、社会保障等几个在参政党之间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形成;三是社会服务工作有较大进展,“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已经形成国内的两大品牌;另外,会的地方组织和会员人数由1997年的293个和69000人增加到2006年的351个和105000人,达到历史新高,“两支队伍”基本形成。

  以下对民建七大以来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简要论述之:

  一、党建理论有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

  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建立了自己的理论,理论建设是政党建设乃至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成思危主席在谈到理论的重要性时曾比喻,理论是指南针,它可以指明方向;理论是主心骨,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情况下辨别是非;理论是粘合剂,它使全体会员形成共同的政治理念,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整体作用。早在1949年8月,毛泽东就称赞民建建立了理论,建立了民建的主动性。五十多年来,民建不断地在理论建设上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七大以来,民建的党建理论有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

  1、提出了民建的建设目标。建设目标是党建理论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在认真总结五十多年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参政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民建七大提出并经八大完善了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本会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和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建参政党建设目标内涵丰富,分别在思想基础、政治立场、组织形式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民建的自身建设提出了要求。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民建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要素,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不断提高全会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才能保持民建长久的生命和活力。

  2、提出了“坚持五项准则,发扬四种精神”理论。成思危主席在总结了民建60年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参政党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基础上,归纳了“坚持五项准则,发扬四种精神”的传统。“坚持五项准则”就是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树立和巩固全会共同的政治理想;坚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与执政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坚持参政为民,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坚持发挥特色,保持与经济界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和发展本会的界别优势;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能力,保持本会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以上五项中的第一、二、五项是民建三大优良传统的发展。第三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目前我国参政党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中共中央5号文件指出发展是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因此“坚持参政为民,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促进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是民建新时期必须坚持的一项准则。第四项把民建的界别特色突出出来作为一项准则显得十分必要。“发扬四种精神”就是发扬民主精神,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发扬团结精神,共同维护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扬创新精神,努力创建学习型参政党;发扬奉献精神,大力提倡为国出力为会增光。这是在继承民建原有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二、思想建设不断加强

  民建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巩固发展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七大以来,民建会员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面临着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第一,民建原来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时已经有一批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及其代表人士参加了民建,特别近几年来,民建吸收了较多的新会员。第二,目前民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新一代代表人物成为民建各级领导班子的主体,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第三,民建目前较多新会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富有开拓精神,但由于他们缺乏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经历和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多党合作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针对以上状况,民建已经认识到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将思想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民建把学习作为团结引导广大会员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政治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结合学习,通过培训班、研究班、座谈会、报告会、宣讲活动、阅读书刊及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学习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文件,弘扬本会的“五个坚持,四种精神”,使会员增强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其次,民建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国情、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习民建的会史和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历史,以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使广大会员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第三,2005年初,中共中央5号文件颁布,民建河南省委根据会员的思想状况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全会开展了“学习《意见》,加强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学教”活动,使全体会员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进一步坚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三、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成思危主席说过,一个参政党要想“内强素质”,首先就要加强组织建设。民建的组织建设包括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等内容,其核心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建八大通过的会章中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四个服从”,即会员个人服从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会服从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是确立会内生活严格秩序的原则和实现会的集中和统一的组织纪律,也是维护会的团结、保持会内正常关系、提高会的工作效率、凝聚会的力量的根本保障。新时期民建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点,坚持进步性和广泛性要求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会员结构,提高会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领导集体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为更好地发挥会的整体功能,实现会的政治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民建的组织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方面。(1)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领导班子的素质,这是搞好组织建设的关键。要健全选用机制,把具备有一定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和勇于奉献、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同志选入领导班子。要加强培养教育,对领导班子成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为他们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统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搞好领导班子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好领导班子分工职责、议事规则,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民建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的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原则”来处理,“十六字原则”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了决策的科学体系,抓住了领导集体决策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关节点。(2)基层组织建设是民建自身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成员施展参政议政才能的基本场所。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化、制度化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具体化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基层组织工作,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成员队伍的总体素质,广泛调动成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本会为适应新世纪多党合作的要求,深入研究和探索基层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世纪基层组织的建设目标,就是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使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会员的家、学校和服务集体方面的作用。民建七大以来,会中央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从实际出发,在巩固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增强支部活力的新的组织形式,即按照市辖区的行政区划建立区总支或区支部,这种形式有利于人才推荐和发挥作用。

  要做好组织建设工作,需要建设两支队伍,一支是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骨干的企业界队伍,另一支是以专家学者为骨干的专业人士队伍。民建目前企业界人士占全会总人数的近七成,以专家学者为骨干的专业人士占不足两成,加快建设专业人士队伍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专业人士队伍是民建理论建设的骨干队伍,是参政议政的主导力量,也是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四、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

  一个政党只有以制度作保障,其指示、决定才能得以贯彻实施,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制度建设是民建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保障性的建设,是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保证。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思想,是对近些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民建和中共在党建方面存在着同一性,民建在自身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过程中,认真领会了其中的内涵并借鉴了中共制度建设的优秀成果。新时期民建的制度建设,就是把长期以来会的工作中和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及规律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会内条例、规则、办法等会的制度,并狠抓贯彻落实。其作用在于调节会内关系,指导会内生活,规范会员行为,保持会的活力,发扬会的优良传统,以实现会的整体意志,保证会的事业顺利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的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习惯的形成,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关键。为了保证领导者和领导机关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和减少失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保证会的集体领导,保证会员平等地参与管理会内事务的权利,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发挥各级会组织和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建要发挥作用,就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每个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是要使他们真正有民主权利。而民主需要有制度来保证,因此,必须加强会的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会内民主渠道,健全会内民主生活制度,使会员对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机会。

  民建七大以来,会的整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会的制度建设也随着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根据新要求、新任务,民建把加强制度建设与建立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已有的制度体系,使之科学化、规范化,使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这个时期,民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路线指引下,比较好地处理了制度建设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仅强调继承,而且强调创新和发展,注意了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到现在,会中央结合形势的发展和自身建设的需要,已经对有关的30项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和调整,包括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架了目前民建的制度体系。尤其是主席、主委联系基层制度的创新和实施,改进了领导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地总结了执政党的历史经验,作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也为民建如何不断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加强自身建设中的根本性的建设,主要指“四个能力”的建设:一是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善于用历史的眼光洞察不断变化中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不断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准确地把握参政党的工作性质和要求,熟悉参政的内容和程序,建立有效机制,把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参政议政的成果;三是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联系全体会员,凝聚全会之力,发挥整体功能,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四是不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善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创造性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参政能力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民建认真总结参政议政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掌握了参政议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1、坚持理论清醒,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维护稳定的根本立场。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干部及广大会员的素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与中共中央的决策和战略部署保持一致,增强会员对中共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共识,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搞好参政议政工作。

  2、坚持站好位置,选准角度,发扬传统,发挥特色的指导方针。参政议政工作要立足于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弘扬民建的优良传统,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历史特点和优势,服务大局,把握重点,选准题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3、坚持深入社会,联系群众,认真调研,积极建议的正确态度。参政议政要提出好的建议,必须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必须到实践中去,把参政议政与民建的考察、专题调研、为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民情,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4、坚持发挥会的整体功能。一个真正好的建议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集中了群体的智慧,反复推敲后形成的。成思危主席指出,民建要注意发挥会的整体功能,积极动员会的十个方面的力量,把全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骨干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参政议政队伍,这样才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七大以来,民建的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根据本会的人才特点和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非公经济、社会保障等几个在参政党之间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形成,本会正在将参政议政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六、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社会服务工作既是本会实践参政为民,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拓展思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民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密切配合中共和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基本要求。

  七大以来,本会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整合会内外专家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围绕扶贫点所在地的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势产业培育等,深入扶贫点进行调研、讲座和咨询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对下岗职工的咨询培训、再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还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抗害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这些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民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影响力、凝聚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从2003年开始,本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省政府每年共同举办一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这是中国最高层次的非公经济论坛,而且一年比一年办的好,去年的论坛有千余名会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出席会议,盛世空前。以民建为主导的每年一届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更是我国的名牌论坛,2006年,民建与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共同举办了第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参会人员超过千人,包括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风险投资家和200多名企业界人士。

  通过这些年举办论坛的实践证明,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是扩大民建影响,推进风险投资事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通过论坛汇集了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参政议政的真知灼见,密切了会内外专家、企业家及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联系,为提高会员企业家的素质,推动项目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民建要以“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为平台,继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的紧密结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协助有关方面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七、联络工作更加活跃

  新时期加强联络工作是本会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拓宽工作渠道、增进凝聚力、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七大以来是民建联络工作较为活跃的时期,会中央每年都要组织在港会员及港澳地区的工商界人士到内地参观、考察,组织内地企业家访问港澳,并且每年“两会”期间与出席“两会”的香港、澳门特区代表、委员开展联谊活动,听取情况反映和意见建议。2005年民建全国联络工作会议以来,本会遵循“大联络”的基本思路,广交朋友,促进合作,扩大影响,稳步开拓,发挥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络工作。

  对外联络方面:①通过会员中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加强了与人大的联络;②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联络渠道,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络;③加强了与政协的联络,通过参加政协会议和专门委员会活动,及时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本会作为政协参加单位的作用;④充分利用两个论坛等机会,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络,构建了比较通畅的民建新闻宣传渠道。对外联络工作使民建增强了影响力,塑就了良好的新时期参政党形象。

  对内联系方面:①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民建八大以来,中央要求各级领导联系基层,会中央主席、副主席分别联系各省,宣传中央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反映社情民意。本届主席、副主席已走访了大部分的地方组织,一方面对地方的会务工作有推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领导获得基层第一手资料,向中共中央反映情况;②根据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需要,在会中央指导下,地方组织之间加强了横向联络,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作出了贡献;③充分发挥各级专门委员会作为参政议政主要力量的作用,目前会中央有九个专门委员会,各省也有专门委员会,本会以参政议政工作为纽带,加强会中央专门委员会与地方组织专门委员会的联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骨干,增强了会的凝聚力,形成了民建的整体优势。

  (作者系民建河南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