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要补充到半壁江山—— 新中国成立70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日期:2020-05-06 15:34:27  作者:冯继红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里,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有到无, 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已逐步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被形象地称为“56789”,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2018年,我国有28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

  建国70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民营经济的曲折发展时期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一穷二白,为了迅速恢复和稳定刚经历战争创伤的经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发展,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私 (民) 营经济成为恢复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计划经济,公有制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对个体私营经济采取改造、赎买、合作乃至兼并、消灭的政策,民营工商业濒临绝迹。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全面发展时期 (1978至今)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转移到个体经济活动中。1982年国务院制定了《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确立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指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可以实现合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97 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党中央认为私营经济不只是公有制的补充,更是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相待。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民营经济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大幅度增加,1989年民营经济产值占GDP 中的比重为3.86%; 2018年民营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撑起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

  民营经济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1995年民营企业缴纳税收429.6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 8%; 2018年民营企业缴纳税收96465.5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6.80%,民营企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税收来源的格局。

  (三)民营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1990 年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共吸纳就业人数 2 275 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 3.51%;2018年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增加到37413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 48.22%。

  三、统一战线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统一战线作为桥梁纽带,一头联系着党委政府,一头联系着民营企业,在帮助、引导民营经济破解发展困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汇智作用

  我国民主党派是一个拥有多学科、多方面人才的“智力集团”,统战部门经常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提出许多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建议。同时,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各自的组织资源和优势特色,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例如,民主建国会成员多数来自工商业企业家,提出了许多助推民营企业增加活力的建议,取得良好效果。

  (二)聚力作用

  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统一战线利用信息灵通、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以交流合作为对接点,不断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渠道,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组团经营、抱团发展,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助推作用

  统一战线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引领,积极为民营企业家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创造条件,增强其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发展意识。二是搭建全方位的民营企业服务平台、涵盖互联网+、融资担保、市场开拓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探析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畅通民营企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创新发展。

     (作者系民建金水八支部会员,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