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留科履职日记及思考
日期:2020-05-29 10:47:50  作者:梁留科  来源:民建河南省委网站 
疫情”催生在线教育新范式
2020.05.20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是我来到政协会议驻地的第二天。大会即将开幕,对今年的会议我充满了期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迫使我们思考。譬如,在教育领域,过去说了很多年的AI(人工智能)技术与线上教育结合,始终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疫情防控倒逼线上教育快速完善,“停课不停学”的实现促进了AI技术与在线教育的迅速融合,教育战线取得重大成果。互联网、人工智能、5G……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在改变着教育。
今后怎么办?这是最近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国家正在部署的新基建给AI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提供了绝佳机会。我想,教育行业、企业也应当乘势而为,加大对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力度,推动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疫情之下的教育观念变革和AI带来的教育模式变革,对我国整个教育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AI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例如,AI如何科学介入与干预,如何促进学生的自适应学习、深度学习,如何无障碍地进行互动交流,如何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的监管与数据分析,如何进行更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分享等。疫情催生了在线教育教学的新范式。
后疫情时代,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大中小学校和在线教育企业应协力探索、加快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建设进程。
 
会风令人一振:时间压缩、议程不减、内容不少
2020.05.21    星期四   阵雨
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全世界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可以说是全球瞩目、全民期盼。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感触良多。
时间压缩、议程不减、内容不少,今年的会议是“两精会议”,精简、精华,会风令人一振。开幕会上,汪洋主席的报告只有12页,发给委员的是简本,包括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等,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相信,人们会记住这次不寻常的会议。
听了汪洋主席所作的政协工作报告,我备受鼓舞,深受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创新工作方式,搞好各种专题协商会议。报告中提到的举行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我所提交的关于加强全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提案被选中,参加了汪洋主席主持的专题协商会并做了大会发言,基层委员能参与高层协商会议是制度优越的体现。
 
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互联网创业实践
2020.5.22   星期五   晴
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篇幅最短的报告。篇幅虽短,全是干货、实货。分析问题接地气,设立目标讲实际。身为高校的从业者,我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就业了,报告全文涉及就业的有20多处,特别提到,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大约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想要高标准做好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要把保学生就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如何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是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的责任,要形成保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我想,高校和属地政府要充分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一方面,要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抓好线上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同时,对重点学生群体要关爱到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以增强就业信心;对网络创业要鼓励到位,加强就业创业平台建设。结合疫情催生的互联网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可以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互联网创业实践。希望政府和高校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不断优化网络招聘、协议签订等流程,最大限度实现无接触业务办理。最后,想对同学们提几点建议:要明确职业目标的实现路径,坚定信心,积极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充分准备;要不断调整自己目标,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参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选拔,主动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可以尝试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就业形态,也可以到医疗、养老等领域,到小微企业等去就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面共商国是 近距离坦诚交流
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阴转晴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来到华北宾馆看望委员并与民建、农工党界别的委员共商国是。
能和国家领导人面对面、近距离共商国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国家领导人同大家在互动交流、坦诚沟通中,汇集社情民意,凝聚改革共识,谋划发展良策。这样的制度化安排,深刻诠释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有利于更好地唤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心劲儿。给我印象最深的,同时也是我最为关注的,是栗战书对委员提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回应。他谈到,国家层面正在做顶层设计。这正是我们非常期盼的。来京之前,我就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调研,并建议:应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大对沿黄省(区)的指导力度,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应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制定《黄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同时,应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谋划一批生态、水利、交通、能源、产业、民生、文化等关乎长远的重大骨干工程,支持河南率先启动沿黄生态廊道、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等项目建设。还应全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支撑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推动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郑洛西黄河高质量发展隆起带,走出富有黄河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此外,应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布局建设黄河国家实验室。期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能够早日取得成效。
挖掘旅游新消费 促进旅游新发展
2020.05.25  星期一  晴
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我是做旅游研究的,近期一直在思考“挖掘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昨天下午界别协商会议的主题。大家发言中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也做了“挖掘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发展”的发言。
国家非常重视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在促进消费扩容提升的文件中,文旅休闲消费被重点提及。这些帮扶性政策从供给方面推动了旅游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疫情防控的趋稳向好及旅游市场复苏的不断增强,如何拉动旅游消费,通过构建后疫情防控时期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恢复性安全增长,就成为值得深思的重点问题。这次疫情防控,旅游业有七点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筑牢基点,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亮点,注重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三是找准突破点,率先发力国内生态和康养旅游市场;四是突出重点,尽快实现恢复性安全增长;五是攻克难点,大力推进旅游治理现代化;六是破解痛点,锻造旅游产业的韧性;七是消除危险点,做好旅游过程中疫情扩散的防控应对。
疫情后,如何挖掘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发展?我有几点建议:一是研判旅游消费新特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创新。譬如,线上消费的普及化和常态化,以及智慧旅游、线上线下旅游消费融合等成为旅游消费新方式。二是细化旅游消费新市场,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思路。疫情防护常态化下,大众游、团队游几乎无人问津,周边短途自驾、休闲一日游、家庭游比较受欢迎。三是把握旅游消费新方式,科技赋能智慧旅游新发展。四是注重旅游消费新体验,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当前,在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境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们“诗和远方”的旅游梦想,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上和实实在在的家门口实现。五是提升旅游消费新环境,构筑旅游安全服务新体系。
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的新特征、新趋势、新方式决定了旅游供给端的升级要求,这将共同推动旅游业新一轮的提质升级,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治联动” 争做中国好公民
2020.05.26 星期二 晴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作工作报告时关于道德与法治、正义与公理的一段阐述,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善良的好心人,路遇跌倒的老人,这类“扶不扶”的“经典剧情”经常出现。有人为此大发感慨,感叹人心不古。帮不帮?一时变成考验国人道德水准的天问。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处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以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如在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时,鼓励见义勇为;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让守法者不用为他人过错买单;审理“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宣示法不强求正义者的过重注意义务……通过一系列案件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的做法。
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让群众有遵循、有保障,争做法治中国好公民。如何使人们争做中国好公民?我想,除了从法制层面做好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走出一条善治之路。还记得在2018年两会人民网采访我时,我曾谈到应该走以“三治联动”的道路,即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自治为核心。法治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德治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觉悟。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是关键性的,也是根本性的。自治的关键在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行动上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让这三种方式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好公民在新时代不断涌现。
(梁留科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洛阳师范学院院长)